|
|
|
这部由英国和爱尔兰合拍,benjamin cleary执导的剧情片《口吃》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片中的男主角Greenwood是一名孤独的印刷工人,他有着活跃的思维,但口吃的毛病让他永远无法顺利的当面自我表达。为了避免更多尴尬,他甚至自学手语,时常装作聋哑人,但这让他的生活越来越封闭。还好,他在Facebook上和一个开朗的女孩Ellie交往了半年,这让他的生活多了些许色彩。然而,当Ellie突然告诉他,她来到了他所在的伦敦旅游,想见面聊聊时,他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恐慌......
导演通过意识流的手法,大篇幅的内心独白和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以循序渐进的姿态探索一个口吃青年复杂、敏感、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
【壹】
焦虑·迷惘
片中大量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映衬着Greenwood的焦虑和迷惘。
在Greenwood书桌的特写镜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爱尔兰小说家弗兰·奥布莱恩的《落水鸟》和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马人》 ,这两部尤西里斯式的作品都暗示着他的精神困惑。
回家的途中,Greenwood观察一个做慈善的女孩,她正在读J·D·塞林格的中篇小说《西摩小传》。由主人公西摩的弟弟叙述着已经自杀身亡的西摩的故事。再一次的,导演选择了这样一部意识流作品来映衬思如泉涌却无法开口的男主角内心的焦虑。
当Greenwood终于决定去见Ellie之后,他先是给Ellie买了花,后来纠结一番,又换成了一本书。导演给了这本书一个一闪而过的特写:这也是J·D·塞林格的作品,《弗兰妮与祖依》,他与《西摩小传》一样,是关于格拉斯家族最小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意识流、东方禅宗和隐喻。Greenwood的焦虑与迷惘再次得到了放大。
羞于开口的Greenwood总是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当一句句或尖刻、或讽刺、或客观、或中二的话像弹幕一样从脑海里发出
而Greenwood自己的房间墙上挂着一幅伪装的“海报”,上面的文字内容是梵高的名作《向日葵》及其创作年份1888年,还写着“人生隐喻”、“你期待郁金香么?”等话语,甚至还有一句戏谑的“吐字不清”,这些元素既影射着男主角的自卑,又直指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与人交流的渴望。
片中导演以很多直观的场景表现Greenwood对自我和生活的逃避。比如自学手语,在街头装作聋哑人拒绝跟陌生人说话,甚至当Ellie提出线下见面时下意识的拒绝。
|
|